manbetx万博手机版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manbetx万博手机版 > 新闻动态 > 汉朝天才政治家贾谊到底有多牛?贾生计谋,从未令人失望!_张苍_刘邦_影响

汉朝天才政治家贾谊到底有多牛?贾生计谋,从未令人失望!_张苍_刘邦_影响

2025-07-25 17:48    点击次数:110

公元前200年,正值刘邦被匈奴困于白登山的那一年,汉朝发生了一件或许没有那么为人熟知,但却同样意义重大的事件——贾谊的出生。这个名字,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。尤其是他所写的《过秦论》,曾是我们中学课本中的一篇重要篇章。而且,根据许多地区的教学大纲,这篇文章甚至需要学生们背诵全文。

然而,虽然我们很多人都学过这篇课文,但很多老师在讲解《过秦论》时,往往只关注其文字与论点的表面,却很少深入探讨贾谊这个人本身以及其中所反映的历史背景。正因如此,许多学生在学习《过秦论》时,往往感到枯燥乏味,甚至失去了兴趣。实际上,如果我们将贾谊的生平与秦国的历史结合起来,重新审视《过秦论》,会发现这篇文章的深刻内涵。更重要的是,了解贾谊的生平背景后,我们能看到一个天生的政治家——贾谊,他并非凭借后天的努力,而是凭借与生俱来的政治敏感力,成功预见历史的走向。

展开剩余83%

如果说历史上有一个与贾谊相似的人物,管仲无疑是最接近的存在,距离贾谊已有五百年的时间。贾谊的一生其实并不长,短短33年间,他的生涯也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但他的贡献却足以影响千年。贾谊出生时,汉朝刚刚建立。刘邦虽然打败了项羽,建立了汉朝,但许多异姓王仍然握有强大势力,随时有可能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。在贾谊出生那一年的前后,刘邦便相继解决了几位异姓诸侯王,包括那位闻名遐迩的兵仙韩信,他便是在此时被刘邦用“出巡”的借口逮捕的。与此同时,刘邦还不得不与匈奴交战,甚至一度被困于白登山。

然而,随着贾谊渐渐长大,汉朝的局势逐步好转。几位异姓诸侯王相继被清除,汉朝逐渐进入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和平阶段。在这种环境下,贾谊的成长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争。与动荡的政局相对的是,贾谊出生在洛阳,这片自汉朝开国以来便是整个天下最为繁华的地方。即使汉初的战乱在其他地区不断爆发,洛阳却始终保持着安定。北方的匈奴即便再如何作乱,也无法影响到洛阳。至于汉朝上层的政治斗争,似乎和贾谊也没有太大关系,史书甚至没有提及他家族的背景,显然贾谊的家庭并没有显赫的地位。所以,汉朝初期的政治风波,对他家几乎没有任何影响。

然而,随着贾谊逐渐长大,他遇到了一位对他一生产生深远影响的老师——张苍。正是拜师这一事件,彻底改变了贾谊的命运。要理解贾谊的仕途,就必须了解张苍的背景与人脉。张苍是汉朝初年的一位学者,不仅博学多识,还精通数学,尤擅财政管理。他曾在秦朝担任御史,负责管理朝廷的财政,后来在刘邦建立汉朝后,凭借自己的才学和才能,逐渐升迁,最终成为汉朝的“计相”,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长。贾谊的老师张苍,虽然以儒学为主,但也通晓其他学派的知识,因此,他的门下学子不仅深受儒学影响,也有着广泛的学术视野。

张苍的学术影响力,早在贾谊拜师之前便已广为人知。张苍曾是战国时期大儒荀子的弟子,贾谊则是荀子的“徒孙”。荀子作为战国时期的教育家,弟子众多,其中韩非、李斯、张苍、陆贾、毛亨、浮丘伯等六位学者尤为著名。虽然韩非与李斯更为人熟知,但张苍也以其出色的学识与能力,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。他不仅精通儒学经典,还深谙数理与财政之道,甚至在秦朝时,张苍负责过朝廷的文书档案,后来他在汉朝逐步晋升,成为汉朝的财政大臣。贾谊能够成为张苍的弟子,显然是凭借自己的非凡才智,张苍并非随便收徒,这一切都离不开贾谊自身的聪慧。

在拜入张苍门下后,贾谊受到了系统的学术训练,不仅深入研究儒家经典,还接触了其他学派的思想。贾谊的学术成就很快就得到当地的认可,18岁时,贾谊已经因才学出众,在洛阳一带小有名气。很快,贾谊被当地的郡守征召,担任幕僚。三年后,这位郡守升任廷尉,并将贾谊一同带到了京城。这一经历,若拿今天的标准来衡量,就像是一个天才高中生,刚刚从学校毕业,就被省长招募进入政府工作。更为特殊的是,这一切的背后,不仅仅是贾谊的学识,更有他老师张苍的推荐与支持。

进入京城后,贾谊很快引起了汉文帝的注意。汉文帝刚刚登基,急需找到一批得力的年轻人来辅助治国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考核,汉文帝发现贾谊确实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年轻人,于是直接任命他为博士。汉朝的“博士”并不完全等同于现代的博士学位,实际上,博士在当时更多的是一种政府研究员的职位。仅仅二十岁出头的贾谊,便被汉文帝视为智囊团的一员,开始深刻参与国家的治理。

然而,贾谊的才学并未仅仅停留在学术研究层面。进入中央政府后,贾谊便开始为汉朝撰写多篇重要的政策报告。最具影响力的两篇报告分别是《论定制度兴礼乐疏》和《论积贮疏》。前者根据儒家思想与五行学说,设计了一整套汉代的礼仪制度,后者则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思想。这两篇报告在当时的汉朝政界引起了巨大反响,也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政策走向。尤其是“重农抑商”这一思想,成为后世几乎每一个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。

然而,贾谊的过人之才,也让一些老牌的开国功臣感到不安,特别是周勃和灌婴等人,他们对这位年轻的学者心生嫉妒。于是,在公元前176年,汉文帝在权臣的压力下,不得不将贾谊调任长沙,成为长沙王的太傅。表面上看,贾谊是被流放,但实际上,这一举措也意味着汉文帝对贾谊的极大信任——他派遣最为得力的年轻人,去监视那位异姓诸侯王。

三年后,贾谊被召回京城,汉文帝与他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对话。汉文帝深感自己在许多问题上仍不如贾谊。可惜的是,贾谊最终没有得到更多的机会。公元前169年,贾谊因健康原因去世,年仅33岁。尽管他英年早逝,但他的思想与理论影响了整个汉朝,甚至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。

贾谊的离世,留下了巨大的遗憾。如果他活得更久,他的政策或许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实施。但即便如此,贾谊的才智与见识,却依旧为后人所铭记。他的智慧与谋略,甚至在他去世数百年后,依然影响着历史的走向。他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,一个用智慧预测未来、指导现实的人

发布于:天津市